发布时间:2023-04-09 12:00:33 阅读量:
威廉希尔综观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的创新活动总体来说可以被分为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应用两大类。其中知识生产是以知识的不断扩展丰富为目标的,前沿是“没有边界”的,因此,具有生发特质。而知识的应用则是以知识向着某些应用目的集成为特点的,是以“人类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具有收敛的特质。
尽管通过知识的应用活动也能够增加知识的积累,威廉希尔如:技术科学;而知识的生产活动也需要应用条件的支撑并可能形成新的应用,如:科学仪器。但科技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这两类创新活动,由于其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目标,因此,可以被分别纳入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中,并共同构成国家创新系统的整体,而构成该系统边界的,则是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社会与资源条件和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子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威廉希尔共同构成了整个创新活动的基本发展规律,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产生新的应用,应用创新也会为知识的生产提出新的问题,推动知识的进一步更新。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的过程是一个在外界条件的限制下,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是螺旋上升,交替在创新系统的演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过程。而外部资源的引入,则需要与内部资源相协调匹配,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些特点都告诉我们,在创新的路上既没有捷径可走,也难以跨越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主要作用是开阔视野,吸取经验,加快发展速度,但自身发展所需经历的阶段却是无法跨越的,是无法通过引进和照搬所代替的。知识从生产向应用的演进,应是在已有基础上,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根据自主思考和自身需求向前发展的过程。这也应是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涵所在。
知识生产和应用系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于创新系统的影响作用交替渐变的特点还告诉我们,知识生产和应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任何一种应用的形成,都是在众多知识的积累之上产生的;而在经历了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过程后,现有应用又会渐渐被新一代的应用所取代,同时也会触发新的知识研究活动的开展。
如果在知识的生产阶段就一味追求应用目的,则会由于过于功利反而欲速则不达。因此,如果对于知识生产系统的研究成果追求产业化率,一定是件令人失望的事情。对于以产品原型为研发目标的应用研究成果,如果难以获得应用或产业化,那么不是因为在立项初期对需求的分析不够,或是核心技术还不成熟,就是这个项目本来就不该立。问题一定是发生在项目的开端,而不是后尾。
技术应用产品的开发,一定应该是以明确的目标用户和成熟的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本就没有明确目标用户的产品原型的应用或产业化,是很难通过研发后期的成果管理奏效的。所以,成果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知识的扩散,提高其在应用系统的研发活动中被选择应用的可能性,而不是为应用研究成果找企业并谋求产业化。真正具有产业前景的产品原型研发动议的提出与产业化,都应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环节,需要外部配合的或许是研发过程、资金投入或政策条件,而不应是其他。
一个正常有效的创新系统也应该是内容协调、结构平衡的。两个子系统知识的生产和应用,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相互代替,否则,就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轻则运行不畅,重则停滞不前。因此,创新活动的组织,既要注重知识的生产,也要重视知识的应用。如果要求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应用为目标的,必然会限制知识的扩展;但如果只求知识的新奇,对应用需求毫不顾及,也会使知识的生产失去意义,降低社会的整体创新效率。
进一步我们不禁要想,保持这样的国家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行,到底是需要人的控制,还是系统会自发地寻求稳态、趋于平衡?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市场会做什么,政府又该做什么?这或许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也许在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一方面积极应用知识,努力开发符合国情特点和社会需求的生产、生活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国外先进知识和文化学习,努力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威廉希尔加强对自有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培养,就有可能使国家创新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两类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积极性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更好的支撑环境和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