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3 22:07:41 阅读量:
威廉希尔培根作为英国经验论者,对知识如此重视,并不令人意外。他写了本《新工具》,宣扬归纳逻辑作为知识的根基,用以挑战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所强调的演绎逻辑。我们今天也知道,演绎逻辑无法导出新知识,而归纳逻辑则是新知识产生的途径。
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你如果懂得拉弓射箭,你就比那些力大如牛却只知道乱挥斧子的敌人要强很多。到了后来的封建社会,调制毒药,制作武器盔甲,打造战船战车,甚至指挥军队,做好战略部署、后勤规划,这些都需要知识。在知识面前,蛮力不值一提。传说阿基米德还能靠死光(太阳能聚热)烧毁敌人的舰队,教皇几句话居然能让阿提拉退兵。
看看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每当我们遇到不解之事时,内事可以问百度,外事可以问谷歌,搜索不到还能问知乎。当正确答案似乎唾手可得时,我们还需要知识吗?有人就会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已经不重要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才是最重要的。
哲学里有个专门的领域:知识论(Epistemology),它专门讨论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等问题。这篇文章就只谈谈古典知识论对知识的定义,暂且忽略Gettier问题对JTB(Justified
首先,知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人类所拥有的某些信念。比如,我相信我是男性,硬币有两面,1+1=2,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太阳绕着地球转,F=ma,E=mc^2,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男性,我会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明天会下雨,昨天下过雨,我有234145根头发……
这些信念,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比如“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信念我们都知道是假的。“我有234145根头发”这个信念,我几乎能肯定它是假的,这只是我随便说的一个数,它很可能不是我真实的头发数量。当一个信念已知为假时,它就不可能成为知识。
还是以我的头发数量为例,假设它线根,那我就拥有了关于我头发数量的知识吗?你能说一个中了彩票头奖的人,拥有中彩票头奖的知识吗?所以,柏拉图才提出知识的第三个条件:得到辩护。这样就能排除那些靠运气才为真的信念。
那么,什么是得到辩护呢?Justified意思就是被Justify了,被证实了,被辩护了,被证明为合理了。只要你能为你的真信念做出合理的辩护,你的信念就算是Justified了。
比如“我是男性”,我只需要低头看看,就能证实这条信念。如果有意外情况,那也只需要去验一下染色体,看看第二十三对染色体长什么样,这样也能证实我是男性。
而“昨天下过雨”,这条信念有太多方式证实了。我们可以去查权威的气象数据网站,可以去看路上的积水,可以去看十字路口下雨时的监控摄像头,甚至,我昨天被雨淋湿的裤子也算是“昨天下过雨”的证据。
但有些真信念,一般人难以给出辩护。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比如“1+1=2”,大家对这个信念都习以为常,你让一般人给出辩护,他们都会以为你在开玩笑。聪明人可能会援引皮亚诺公理,一般人更多是援引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皮亚诺公理显然比自己的小学数学老师要可靠。
当涉及物理学理论时,情况就更复杂了。比如E=mc^2,在大众传媒时代,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由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式,但人人都能给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普通人知道E=mc^2和物理学家知道E=mc^2,是两种不同的知道。前者只能给出很浅的辩护程度,比如求助于物理学家。而后者能给出更深刻的辩护,比如求助于自己的智慧。
我们有时还会在网站上看到一些冷知识。比如“50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为97%”,“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品客薯片的创始人死后被埋在一个巨大的品客薯片筒形棺材里”……这些知识,假使它们都为真,那你能为它们做出辩护吗?
大部分人,其实无意为这些知识做出辩护,他们只是把这些所谓的冷知识当成是冷笑话,他们没有动机去求证一下这些信息是否符合现实。所以,这些冷知识并不符合知识的古典定义。它们不是知识,只是伪装成知识的笑话。
我们再来看看平日里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我们会学现代中文,文言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我们还会学更多知识,传媒,金融,心理,法律……这些学科中有许多为真的信念,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检验,得到了辩护,可以称之为知识。
你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东西,我相信你能理解它们,毕竟大多数中国人都懂中文。我也相信书上的东西是真的,毕竟写书的人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那些你看过的百科全书,是你的知识吗?你在人人网上看到的大牛的分享,你在论文库里看到的论文摘要,你在知乎上看到的最佳答案,你在果壳网上看到的科普文章,这些都是你的知识吗?
记住,你的知识,就是你能为之辩护的真信念。别人能为之辩护的真信念不是你的知识。不管能不能被辩护,假信念都不是知识。苏格拉底就曾自豪地宣称自己是无知的,甚至认为,自己的无知使得自己成为了全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周围都是一群自以为有知识,其实都无法为自己的信念所辩护的人。
有一些职业需要的知识,比如司机的驾驶知识,律师的法律知识,翻译员的外语知识,这些知识,即便是“知识无用论”的鼓吹手,也无法否认其作用。
但总有人说,买菜用不到高等数学,谈恋爱用不着分子生物学,睡觉也用不着热力学。他们卖力地鼓吹着知识的无用,但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知识。他们既不懂高等数学,也不懂分子生物学,更不懂热力学,既然没有知识,当然就不知道知识的用处。
不过,鼓吹知识无用论的人,不是唯一的无知者。更多的,是持有着他人知识的人,这群人确实有一些真信念,但自己无法为之辩护,自以为有了知识。不知却以为知,是愚也。
答案是:非常重要。正是因为信息的爆炸,垃圾信息增多,虚假信念大行其道,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无法判断信念的真假,你就不能对各种信念做出自己的辩护。这意味着,你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念的河流里,你就是一只没有动力的小船,只能随波逐流。换句话说,你只能选择相信别人的信念。如果别人的信念恰好为真,那恭喜你,你不会有太大的损害。如果别人的信念为假,那请不要意外,因为大多数信念,都是假的。